认识常见的结构(第一课时)海口四中 文家凤 一、教学目标分析 1.从广义上了解结构的含义。 2.能够从自然界、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。 3.展示一些采用架、梁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,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。 4.能够说明三种结构类型的各自特点。 二、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使用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,是《技术与设计2》第一单元“结构与设计”的第一节“无处不在的结构”的第一课时。 1.本课时要通过讲解列举关于自然界、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,并对结构的分析和研究,使学生明白“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”。 2.本课时还要通过总结自然界、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,来归纳三类结构类型的特点。 3.本课时意在培养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的感性认识,留意身边的各式各样的结构,培养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——结构理念,通过讲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学生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。 教学重点:结构的含义(能够从自然界、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) 教学难点:结构的类型(能够从结构本身外形和受力的角度来分析结构的特点) 三、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,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,但是不能准确把握结构的定义。此外,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三类结构类型,特别是壳体结构的特点。 四、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。从身边常见的结构开始,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,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。 (一)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,采用讲授法、阅读法、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,让学生共同讨论、分析、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,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。并及时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。 (二)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,引导学生自主观察、总结,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,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。 五、教学过程
六、教学反思 本课时对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加以调整,按照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,教学过程中的顺序为:讲解相关的例子——总结概念——概念延伸——细化讲解,也就是先把无处不在的结构和结构的类型放在一起来讲解,学生也很容易理解。 |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QQ
- QQ扫一扫
-
评论